公告

👇公众号👇--------👇 微信 👇

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

Skip to content

房价底部判断:租金回报率是关键指标

房价下跌的真相

房价还要跌多少才算真正到底?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。从日本的经验看,一线城市跌了70%,二线城市跌了60%,三线及以下城市跌了50%。时间跨度也很长,一线城市跌了15年,二线城市跌了20年,三线及以下城市一直阴跌到现在。

但更让人困惑的是,为什么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政策,房价却越救越低?每年的二三月份都有大量楼市利好政策集中出台,房价往往只能坚持两个月就继续下跌。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:救市政策救的不是你的房子,而是开发商和银行。

救市政策的真实目的

温水煮青蛙的策略

救市政策的真正目的是托底房价,让它跌得慢一点。购房者选择不断供的心理防线是:房子可以掉价,但至少要高于贷款本金余额。比如买房子花了100万,现在贷款余额还有60万,房价跌到70万还能接受,但跌到50万就不想还了。

所以政策的目标是让房价贴着你的心理防线慢慢下跌,让你觉得还有希望,心甘情愿地继续还贷。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策略。

软着陆的真相

救市政策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开发商快速清理库存。通过在二三月份集中释放利好消息,让观望的买房人觉得机会来了,赶紧入场。这样做有三个好处:开发商有了现金流,减少烂尾楼;开发商有钱还银行,化解金融风险;开发商继续买地,给地方财政贡献收入。

代价是有的家庭买到了可能负增长的房子。这就是所谓的软着陆:把堆积在开发商和银行身上的系统性风险,分散到一个个购房者身上。每个家庭承担小风险,整个社会的大风险就被化解了。

供需失衡的现实

供给端的压力

全国共有6亿栋房屋,二手房挂牌量达到271.8万套,还在以15%到20%的速度增长。虽然挂牌量增加,但成交时间延长了9%到10%,成交价已经连续下降36个月。越降价,想卖房的人越多,能卖掉的难度越大。

需求端的萎缩

高盛报告显示,中国城镇新增购房需求将萎缩75%。购房需求分为投资性需求和居住性需求。在房地产上升阶段,投资需求占到50%到60%,超过一半的人是为了赚差价才买房。现在房价下跌,这部分需求迅速萎缩,而且当年投资买房的人现在成了卖房的主力军。

刚需买房的困境

刚需买房主要有三类:结婚买房、孩子上学买房、改善买房。

2024年结婚人数是10年前的一半,下降了50%。即使结婚的人,生育意愿也在下降。幼儿园关停潮已经扩散到小学,2024年全国13万所小学减少了7200多所。未来孩子上学可能不需要学区房,学校还会求着你去报名。

这三种刚需买房的根源都是结婚。如果结婚率上不去,刚需买房也会逐渐萎缩,无法支撑房价形成筑底。

投资客回归的条件

既然刚需买房潜力有限,房价想稳住主要靠投资客。投资买房有两种:赚房价上涨差价和赚租金收益。前一种买涨不买跌,现在需求萎缩了。后一种什么时候才会大量入场?答案是当租金回报率上升到合理水平时。

租金回报率的关键作用

计算方法与标准

租金回报率 = 年租金 ÷ 房价。比如100万的房子,年租金2.5万,租金回报率就是2.5%。

不同城市的租金回报率标准:

  • 一线城市:2.5%到3%以上
  • 二线城市:3%到3.5%以上
  • 弱二线和三线城市:3.5%到4%以上
  • 四线城市:4%到5.5%以上
  • 小县城:不低于5.5%

为什么城市等级越低,要求的租金回报率越高?因为等级高的城市还有人口流入,房子还能卖掉变现。城市越小,变现难度越大,需要更高的租金回报率作为风险补偿。

实际应用

100万的房子,年租金2.5万,租金回报率2.5%。如果这套房子在三线城市,要求租金回报率至少3.5%,显然达不到。用2.5万÷3.5%=71万,这套房子的底可能在70万左右。

但要注意,房租会不断下降。很多城市的房租已经跌回10年前。为了安全起见,计算房价底部时可以把租金打八折或七折。

判断房价底部的关键

房价要稳住需要供需平衡。目前供给量迅速攀升,需求量快速萎缩,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会持续很长时间。

刚需买房因为结婚率下降而萎缩,无法支撑房价筑底。投资需求中赚差价的部分买涨不买跌,现在也萎缩了。剩下的希望是赚租金收益的投资客。

他们什么时候入场?当租金回报率上升到合理水平时。这就是判断房价是否到底的关键指标。

记住,救市政策就像伟哥,越吃药效越差,坚持时间越短。顾好自己的钱包,不要情绪上头做出不理智的决策。租金回报率标准只是参考,还要考虑空置率、区位、人口流动、房龄等因素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